top of page
搜尋

開發與保育的權衡 沒有人是局外人

  • 作家相片: Freddie Lin
    Freddie Lin
  • 2021年12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人為開發與生態保育能否休憩與共?長遠世代正義與短程經濟效益的競逐孰輕孰重?藻礁議案涉及到的不僅是跨世代對環境認識權及自然的教育互動機會,也是面臨台灣走向淨零碳排,過度能源的選擇與空汙治理的解方。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首先,筆者必須承認在藻礁議案形塑之前,確實未有過多的著墨,而這也顯示出針對環境保育國人的漠視。環境團體倡議當代的我們,應該保住世世代代享有認識環境的權益,以及與自然共好的機會,而不是為了短程的利益就危害遠程的生態和平。

對此,執政黨一再地強調針對現行開法案已做出了妥協與讓步,也預計日後規劃環境保育基金,但是若從蔡總統先前寫下的「藻交永存」、經濟部與中油慌稱三接並未蓋在藻礁上、台電疫情時間積極引進外籍移工加速三接的工程進度,三者來看無疑都是在自打嘴吧、前後矛盾。一來難見蔡政府真正想要保護環境的心態,二來反倒驗證政府虛應故事,呼哢潘忠正等環團人士辛苦的倡議與「真」愛藻礁的決心。

不過,若從另個層面來看,執政黨一再喊出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承諾國人將不再用核電,同時也響應國際COP26淨零碳排的倡議,選擇天然氣作為走向綠電的過度能源。因此,倘若三接公投案最終通過,實質上來說確實有面臨缺電風險的可能。

再者,相比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育的折衝,另個被討論的爭點即為台灣空氣汙然的問題。中南部長久以來飽受燃煤發電所導的空汙其害,政府因而在能源白皮書提出增氣減煤的構想,希望透過增添天然氣的發電來解決中南部空汙危害的問題。但也因此,執政黨拿空污治理作爲威脅的手段,勒索人民若反對三接目前的選址,投下同意撤離的選票,就是放認空汙繼續危害中南部的健康。

然而,筆者以為上述牽涉到的是不同環境正義的對決,政府應該研擬他策來回應三接案推移結果,而不是放任環境保育與空污治理成為意識形態的對決。當手段成為目的,最終受傷的都是人民以及靜默的藻礁。

總結以上,藻礁選址的不適當牽涉到跨世代的環境正義,但另一方面倘若通過三接遷址也將面臨缺電風險以及空汙治理得另尋他路的抉擇。

最後,人類越趨文明必然對環境的迫害越大,但隨著文民進步帶動的科技發展,人類能否善用科技來延遲生態被破壞的速度,甚至有效進行科技治理達到休戚與共,更是公投之後朝野政黨、環保團體與科技業者、學界與人民應該要積極對話構築的新願景。

 
 
 

Comments


  • YouTube社交圖標
  • Facebook社交圖標
  • Instagram

© 2021 by The Ace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