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從中火燃氣機組 淺談我國能源政策

  • 作家相片: Freddie Lin
    Freddie Lin
  • 2021年6月2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台中火力電廠興建燃氣機組計畫卡在台中市都市設計審議十五個月,經濟部長王美花近日宣布,內政部營建署認為中火興建燃氣機組不需要都審,已由行政院發給中火特種建築執照,台電將據此開始建置工作,預計第一部燃氣機組2025年上線,隔年再將中火兩部燃煤機組及一根煙囪拆除。

圖片來源:聯合報

至2016年上任以來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建設,主張能源轉型應該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之潔淨能源發展方向為規劃原則,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

減煤,強調在2025年前不規劃新擴建任何燃煤機組,燃煤機組除役後,全改建為燃氣機組。增氣,透過國內中油與台電協力規劃、國外進口天然氣資源,使天然氣用量將大幅成長。展綠,確保天然氣供應穩定展綠的概念為擴大再生能源推廣,積極推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非核,政府歸零思考,實檢視核能延役或核四重啟,但認為延役或重啟困難重重。

上述的四個概念,在未來台灣面臨國際低碳時代的挑戰,想必是必要的轉型,不過政府近期的作為不免讓人三思,是否只是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而非長遠的目的考量。

當前台灣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我們的電費太過於低廉。原因在於過去,我們長期仰賴「經濟至上」的政策制定邏輯,在能源選擇上以高碳排放、低經濟成本為核心,菁英的治理缺乏以科學資料為知識型支配,做為決策輔助基礎的思維,使台灣的環境,在這樣的結構之下欠缺深度的對話與溝通,陷入一個褐色經濟的泥淖之中。

然而,即便經歷了政黨輪替,至今我們還是認為所謂高科技產業經濟,晶圓製造、電路板代工仍為台灣最重要的命脈,因此持續維持電費低價的走向,畢竟政府害怕漲價所帶來政治衝擊,但即便能夠持續以低價換得民心,但終期來看我們在未來害會面臨國際低碳市場的壓力,到時我們的經濟型態想要再來轉型已經為時已晚。

除了電價的問題,政府也應該走入民間與之建立跨界合作可能,透過教育培育綠色經濟思維的概念,使得人民在日常生活上能夠具備永續節約的思維,而非荒誕浪費的心態;在再生能源法令的執行上,也應該監督用電大戶,祭出獎勵機制等誘因,使產業能夠轉型,脫離高碳技術的發展,而非只是相互包庇。

民進黨政府相比國民黨政府更為注重所謂乾淨能源的議題,這點固然是值得稱讚,不過強行通過行政法令而缺乏溝通,可以說是仍未跳脫上對下的威權思維形式。中火燃氣機組的增設有其必要,但太過躁進而未能真實達到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的要旨,使得能源轉型成為了手段而非目的,而目的更成了政治的算計,這樣的算計並非為了崇高的理想,只能看作是一個為了政治勝利的浮士德交易。


 
 
 

Comments


  • YouTube社交圖標
  • Facebook社交圖標
  • Instagram

© 2021 by The Ace N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