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中共百年黨慶 回顧與展望

  • 作家相片: Freddie Lin
    Freddie Lin
  • 2021年7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成立。2021年適逢中共百年黨慶,關於這個世界黨員人數第二多的政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轉捩點、未來又將面臨何種挑戰?

圖片來源:聯合報

中國共產黨早期成立,即是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共產主義思潮影響,陳、李等人當時受第三國際協助,起草建立完整的政黨組織架構。同時,在二十世紀初期,世界戰火紛亂中,兩次的的國共合作、國民政府受內憂外患紛擾無能有效突破之際,即促使中共逐漸培植自身壯大實力的契機,最後在國共內戰戰勝國民黨。

戰勝的共產黨,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歷經了毛澤東時期的三反運動、文化大革命,中國共產黨可以說是處於一個水深火樂的階級鬥爭之中,直到1978年的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才由原先的極權政體轉為威權政體。然而,這樣的威權政體並未如同蘇聯政權一樣的崩潰,反倒維持一貫的專制。對此,美國學者A. Nanthan認為中共政權即是存在於一個威權韌性當中。

不同於過往毛澤東時代,以忠誠度為選拔的派系階級鬥爭,威權韌性是主張以制度化的政治績效做為考量。再者,黨內的組織結構也越趨專業,在江澤明時代接續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黨企分離的理念,認為意識形態、組織動員由黨來搞,經濟事務則是由國務院來負責,至於國家企業也有一定的自主性。

改革開放後,相繼而來的是經濟起飛的紅利,中共以低廉勞力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名,再以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外資企業進駐投資,可以說是中共的輝煌年代。甚至在2010年反超日本,成為全世界GDP第二的經濟強國

時至今日的21世紀,中國在2021年底與美國的GDP比更將來到71%,相比於冷戰時期蘇聯經濟不到50%,中國共產黨可說是急起直追,反超可說是未來可預見的必然。同時,《Foreign Affair》也提及,過往的美國人認為中國人僅是來學習的學生,偏向悲憫同情的上者姿態來看待中國。不過,現在的美國人則是視中國崛起為威脅,從去年秋季民調顯示有73%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有負面的觀感。

然而,看似前景一切光明的中共,在未來將面臨的是生育率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的高齡社會,對此最先衝擊的將會是經濟成張的趨緩以及工資提升,勞動市場遭逢外移的風險。

根據《The Economist》的報導,在1980年代,中國主要的青壯年人口為中老年人口的三倍之多,然而在40年後,兩者人口數為相等。青壯年人口數的下滑也實際反映在GDP的成長之上,2010以前都持中保持在10%以上,但現在則平均落在7%左右。

因此,面臨上述的危機,中共則是積極發展自動化的產業鍊,希望能將傳統勞力密集的產業積極轉型,朝向高科技、生物科技、AI人工智慧發展。不過,這樣看次合理的經濟策略,是否也會間接擴大中國貧富差距的問題,甚至要如何將中國數以億計的龐大低技術勞工,有效的分送到各層級,也是另個棘手的問題。

總結以上,回顧共產黨一百年,可以說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在國際間也是風雨飄搖不定。不過在經濟上的成長仍然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其中更是受開發中、未開發等第三世界國家視為經濟典範。但是未來,中共在面對國家經濟程度發展到一定時,出生率下滑的必然,將會是中共首要克服的最大挑戰。

 
 
 

Comments


  • YouTube社交圖標
  • Facebook社交圖標
  • Instagram

© 2021 by The Ace News

bottom of page